三农天地

四川会理:小小石榴果 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3-09-28 18:42:02      点击次数:259030     
0

       “可惜、可惜,要不是表皮有点裂纹,这个果子可以卖到7块多一斤。”59岁的刘孝华捧着一个将近2斤重的石榴,一脸的惋惜,随手将其放进一旁“废果”筐里。

  9月底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彰冠镇魁阁村,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尽管支起了遮阳伞,刘孝华黝黑的脸上还是一个劲儿冒汗,左手臂上两道长长的血痕是前几天摘果子被石榴枝的尖刺挂到的。老刘脚下摆满了筐子,一筐筐石榴从身后山坡背下来,按品相分成不同等级装筐,这道工序得他亲自把关:“我们的石榴卖到全国各地,品质一定要好,不能影响口碑。”老刘家的40多亩石榴今年能收入40万元左右;全村依靠种石榴的村民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9月19日,会理市彰冠镇魁阁村,石榴采摘场景。新华社记者江毅 摄

  会理市是典型的以山地为主的农业地区,全市海拔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土壤和气候类型十分适宜石榴树生长。剥开当地最有名的软籽石榴的果皮,粒粒石榴籽如红宝石般紧簇,入口滋味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占四川省92%、全国26%;全市石榴产量达74.84万吨,产值41.54亿元。会理石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区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会理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刘孝华所在的彰冠镇石榴种植面积占会理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13%左右,年产值超过24亿元,全镇年收入过百万元的种植户超过900户。

  这是9月19日拍摄的位于会理市彰冠镇的石榴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尹恒 摄

  每年八九月间,来自全国各地收石榴的货车将会理各个石榴主产区的乡村道路塞得满满当当,产销两旺带动了当地物流的飞速发展。记者走进会理市鹿厂镇白草村的万顷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看到,物流园区人头攒动,人们忙着分拣果品、打包、装车发货。

  来自四川德阳市的谭交在鹿厂镇铜矿村承包了80亩地,种了7000棵石榴树,今年开始尝试自产自销。谭交头天晚上忙了大半夜给广州发去2300件货,又通过深圳的客户联系上了意大利的订单,发走了1500件。“今年石榴大丰收,所以每斤价格降了几毛钱,算下来毛收入在70万元左右。”谭交说。

  记者在园区见到不少来自外省的务工妇女,忙着给石榴分拣、包装。物流公司负责人左子文告诉记者,这里一年能发送4万吨水果,高峰期一天发走200万斤。依靠国家政策扶持,会理市修建了很多冻库,可以延长石榴、茭白等特产的交易时间。每年石榴下树季都有来自广西、贵州、湖南等省份的2000多人来务工,工资人均每天200元至300元不等,高峰期能达到600元,而这样的物流园在会理市还有6个。

  9月19日,会理市鹿厂镇白草村农产品物流园区,务工人员正在分拣石榴果。新华社记者江毅 摄

  电商直播也在会理市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为石榴销售的主力军。记者见到27岁的何爽时,她嗓音嘶哑、神情略带疲倦,但一谈到石榴,这位辞去空姐工作回乡创业的姑娘又神采飞扬起来:“今年石榴销售额已超过6000万元,我们与不少网红主播合作,一件也包邮,一场直播下来就是好几万单。没有了中间商,消费者得了实惠,本地上百户种植户也增加了收入。”

  会理石榴种植历史超过20年,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周边种植面积的扩大,近两年石榴价格有走低迹象,当地石榴产业也走到了一个升级换代的关口。

  在鹿厂镇兴隆村,村民谭邦建办起了一座“孜莫拉酒庄”生态园,来自攀枝花的几名游客品尝了那里的石榴酒后,都赞不绝口,当即决定买一箱带回去。

  从2017年开始,正是有感于传统的鲜果产销模式发展空间有限,谭邦建选择了从事石榴深加工:“品相差的鲜果卖不出好价钱,但做果酒却完全不影响口感。”经过不断研发,谭邦建取得了多项实用专利,开发出石榴酒、石榴醋等产品,目前一年产值达700万元以上。尽管如此,老谭还是深感当地石榴深加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打造品牌很不容易。

  35岁的蔡永超今年新当选彰冠镇魁阁村的村支书,在外面“闯过世界”的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会理石榴不能一直停留在随行就市的鲜果产销层面,农旅融合发展是国家鼓励的方向,镇上也有3A级景区资源,离主城区就20分钟车程。下一步重点要争取政府支持,改造村道、升级景区,吸引更多游客。

  记者从会理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未来当地将进一步提升石榴种植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平,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石榴精深加工业,重点打造五星级乡村文化旅游中心,推动实现百亿级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做好“小小石榴果”这篇“振兴大文章”。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湖南蓝山:山区县吸引大批沿海游客
下一条:农业新材料与乡村发展创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

返回列表